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死亡和解并非易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21-2009 18:16: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与死亡和解并非易事 [<div class=EntryTools>[<a target=_blank id=ctl00_Main_EntryForm_AuthorLink href="http://www.bullogger.com/users/%e5%86%89%e4%ba%91%e9%a3%9e/" target=_blank>冉云飞[</a> [<a target=_blank>@ 2009-5-22 7:17 [</a>[<a target=_blank>评论(4)[</a> [<a target=_blank id=ctl00_Main_EntryForm_A1 href="http://www.bullogger.com/blogs/ranyunfei/diggs/296339.aspx" target=_blank>推荐值(30)[</a>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bullogger.com/blogs/ranyunfei/trackbacks/296339.aspx" target=_blank>引用通告[</a>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bullogger.com/blogs/ranyunfei/?cat=%e4%b9%a6%e4%ba%ba%e4%b9%a6%e4%ba%8b">分类: 书人书事[</a> [</div>[<div class=EntryBody>[<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冉按:这是应某网站之约请所写的一个书评,没看到他们贴出来,自己先贴出来吧。这两天事多忙迫,无暇多写。由胡斌案、邓玉娇案等在互相网的热播,让我想起非正义在中国持续发酵,信任危机已然蔓延,各级政府公信力的透支已呈加速化的态势,准备过两天写一篇《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危机》来专门谈此事,请朋友们垂注。2009年5月22日7:14于成都[</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110.25pt; mso-char-indent-count: 10.5">
与死亡和解并非易事[</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潇洒多智的人,总是希望把尖锐的物事摆平,让人看上去觉得风暴未曾发生过。想必尽心尽责的洗衣店熨烫工,也曾动过把旧衣物平复熨贴得让其丧失岁月痕迹的心思。但这种高级的“和解”技巧,如庖丁的杀牛刀,要新发于硎,的确不是寻常人可以梦见。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想将死亡摆平,却很少有人真拿它有办法一样。[</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大家都知道死亡,是每个人——不管是高尚者,还是背德者——都无法逃离且一定会通过的“窄门”。自第一声啼哭始,每个人都向死而生,这是前定的宿命。但在这注定的游戏中,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演出与心态。法国小说家埃里克—埃玛纽埃尔.施米特《奥斯卡与玫瑰夫人》(徐晓雁译,作家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是由三个中短篇小说组成的,分别为《奥斯卡与玫瑰夫人》、《密勒日巴》、《诺亚的孩子》。三篇小说的立足点各异,但研习哲学出身的作者特别喜欢探讨宗教、仇恨、死亡等问题——他实践了前辈加谬所说的一个文学家必须同时是哲学家的指示——且擅长用小孩的眼光来经营这个世界,用纯真而又怀疑的态度,来发出各种“天问”,给我们这个世界增添一些或许永远没有答案的问号。[</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濒临死亡的小孩奥斯卡,在做临终关怀义工的玫瑰奶奶引导下,调皮地给上帝写了十几封信,直至生命的完结。既关涉死亡,当然少不了探讨生命的意义,“奥斯卡,疾病和死亡一样,是一种现实,不是一种惩罚”(P39)。虽然承认人人都将死亡这样残酷的现实,却能出奇冷静地看待,这里面是否真有信仰的力量,在没有宗教信仰的我们看来,不仅觉得可疑,而且似乎有着一种旷达的无奈。奥斯卡的父母怕孩子知道的死讯,总是设法隐瞒他,而他却对父母这样做深感不解。“我试着向父母解释,生命是一份奇特的礼物。开始我们往往高估了这份礼物,以为得到了永恒的生命。然后呢,又低估它,认为它腐烂,转瞬即逝,又想把它抛弃。最后人们才明白,其实这不是一份真正的礼物,仅是一次出借。于是我们试着配得上这个生命。”(P54)可惜的是,绝大部分人的灵魂需求,还没有深奥到去想过,自己配不配得上曾经拥有的这个叫生命的肉体。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吃饱了撑的,除了人类,千百万的生命都不为这些古怪的问题所困。蛇不会去上班,不会去听领导做报告,它永远不会去想自己配不配得上自己穿梭于丛林中的肉体。[</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密勒日巴》包裹着转世与仇恨,用叙述圈套来展示异国的神秘,似乎在向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园》、《沙之书》等小说趋步致敬。而《诺亚的孩子》则探讨宗教的歧异是否可以拿生命来开玩笑,纳粹对犹太人的罪行再度叙述,固然也令人震憾,但其新异程度却并不高于《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而《奥斯卡与玫瑰夫人》不单是与宗教有涉,更重要的是有像玫瑰奶奶这样的临终关怀义工,使得一个人的生命走得完整而有尊严。法国医学科院第一次将让.伯纳德奖颁给《奥斯卡与玫瑰夫人》这样的文学作品,不是没有深意的。而这一切对充满灾难而缺少爱、信仰、临终关怀的中国,更是别有一番示范作用。[</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2009年5月16日晨八时于成都[</p>
[</div>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