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归法与归僧—印度佛教圣地游记之三 驻印使馆参赞 王启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5-21-2009 18:35: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div style="overflow-x: auto;"> [<p align="center">[<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038213.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038213.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
[</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038213.jpg
[</div>
[</p>  印度佛教圣地游的车轮滚滚向前,如同转动的法轮,把我带到一个又一个释迦牟尼的足迹曾至的地方:鹿野苑,第一次对五比丘讲经说法;王舍城,弘扬佛法最重要的场所;那烂陀,世界第一所佛教大学的遗迹;拘尸那迦,释迦牟尼涅槃之地……
  往事越千年,我的思绪也被带到了2500年前的昨天。
  释迦牟尼曾贵为太子,但却舍弃荣华富贵,抛妻离子,出家悟道。出家时他已经29岁,经过6年的勤修苦练,终于获得菩提道果,知晓世间一切事,具备了广大的神通。这时,他已经35岁了。
[<p align="cente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509232.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509232.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509232.jpg
[</div>
[</p>
  放眼周围,只他独身一人,就连原先陪同他修炼的5位宫中之人,也因他舍祛苦修以为他半途而废,因而离他而去。此时,他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无分文,甚至连一件完整蔽体的衣服都没有。他只有一颗慈悲心肠,怀一腔道法精妙。如何解救苍生、播撒无上正觉于人间呢?
  释迦牟尼认为,诞生了佛教,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虽然光芒万丈、普照大地,但教义的传播必须有先有后,太阳最先照耀的是高山,然后辐射大地,最后及至幽深山谷。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释迦牟尼首先选择了5位原先陪同他的宫人,找到了他们,对他们讲:“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又如善导,导人正道,闻之不行非导之过也。你们要超脱生死,悟得无上正法,就跟我修习无边佛法吧!”5人完全倾倒在他的说法之下,成为释迦牟尼最早的弟子,史称“五比丘”。
[<p align="cente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819521.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819521.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2819521.jpg
[</div>
[</p>
  阳光普照到的高山,必定是强盛国家的君主和王公。当时印度分为16个国家,释迦牟尼所在的迦毗罗卫国只是一个小国,最为强盛的国家是摩揭陀国,位于菩提迦耶100千米之外的王舍城。摩揭陀国王频婆裟罗虔诚地接待了他,尊称他为“佛陀”。佛陀宝相庄严、威光赫赫,在国王面前洋洋洒洒从人生苦短讲起,及至“四谛八圣道”、因缘会际、臻至无“我”境地。一番宏论雄辩,说得国王豁然开朗,当即获得“法眼净”,表示要倾国家之力供养佛陀和比丘僧,终生供奉饮食、衣物、卧具、汤药,希望佛陀长住王舍城。同时,国王命人为佛陀净水扫街,举起华盖,驾马乘车,一时间,佛陀在摩揭陀国声望日隆,皈依佛门的弟子骤然增加。
  释迦牟尼在摩揭陀国获得了极高的尊崇,也获得了众多的称谓,以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意。佛陀是最常用的一种,是梵文Buddha的音译,意为“觉者”、“智者”,是对佛教信仰的始祖的尊称。后亦泛指大乘佛教的终极果位。大乘佛教承认有三世十方诸佛,乃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皆可成佛。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智者,以示佛祖曾经是迦比罗卫国释迦族的太子,后悟道成佛。如来佛,或如来,源于“如法走来”,顺着成佛的道路,来到佛地之意。世尊,指佛能分辨一切事物,能破除一切执著,真正大自在、大解脱,是世间所尊敬的人。还有其他称呼,例如世间解:世界上所有事物无所不晓;天上师:不仅教化人类,也教化诸天,为天上诸神的导师,等等。
[<p align="cente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3282113.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3282113.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3282113.jpg
[</div>
[</p>
  佛陀采取的下一个步骤便是说服王公大臣信仰佛教,特别是一些婆罗门教、拜火教、耆那教等不同教派的首领,转而相信佛教的教义和理念。他相继说服了阿般提国一位十分富有、学识渊博、精通典籍的婆罗门教徒迦旃延信奉佛教。迦尸城一位富可敌国的富商的儿子——耶舍,由于失恋而痛苦无比,拜倒在佛陀面前寻求解脱,佛陀对他宣讲了十二因缘,人的意志由无常、苦、空、无我等组成,聚集成色、受、想、行、识在生命体中,成为“五蕴”。五蕴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变化无常,转瞬即逝,爱而为恨,欢乐转为悲哀,今朝的红颜化作明日的枯骨。一旦放下虚无的“我”,则世间种种表象也都淡然化去,心中尘垢也得以洗净。一席话,说得耶舍心悦诚服,甘心成为了一名比丘。
  佛陀弘扬佛法的另一个重要手段,便是争取广大的人民接纳佛教的教义。当时占据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一向主张天生有命,前缘注定,富贵者生来富贵,贫贱者终身劳苦。佛教的出现,从一开始便具有反婆罗门教的特征。它以缘起论反对婆罗门教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以无我论反对婆罗门教的"梵我如一"论。因此,佛教吸引了广大下层群众,同时也得到各诸侯国家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一时间声势浩大,流传广泛。
[<p align="cente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3594134.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3594134.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3594134.jpg
[</div>
[</p>
  优波离是迦毗罗卫王宫里的理发师,从种姓上属于首陀罗阶层,家里世代为奴,生来低人下气。佛陀对他说:“我所传佛法,讲究平等慈悲,不分高下,只要根正心静,按照佛的教诲修行,不论出身,都能获得正觉。”优波离立志出家。后来,迦毗罗卫王宫里几位王子也出家修行,发现原是宫里奴隶的优波离竟然是他们的师兄,感到十分茫然。佛陀教诲说:“佛门依照持戒的时间、好坏来分先后,并不在乎富贵贫贱。世间本来无‘我’,又何必心存傲慢之心?”王子们顿悟。优波离一生勤奋修行,后来成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被树为持戒的楷模。
  佛陀曾贵为太子,在本国有着无上的影响力。在本国宣传佛法,传播教义,便成为理所应当的事业。在离家出走十二年以后,这位昔日的太子,携众多比丘和弟子,重返故土。佛家弟子们穿着简朴的袈裟,托着钵盂,慧眼低垂,即安详宁静又威严神圣。
[<p align="cente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069679.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069679.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069679.jpg
[</div>
[</p>
  回国之后,他说服了国王的国师、自己堂兄弟,甚至自己的爱子,以至于宫中的下人,都来信仰佛教,崇尚佛法。相传释迦牟尼有十大弟子,又称释迦十圣,是释迦牟尼亲传弟子中的杰出者,各有所长,是释迦牟尼传法布道的使者。舍利弗博学多才,善解诸疑;目犍连神通广大,神足轻飞即能速达;富楼那擅于辩论,说法巧妙;须菩提好人空定,善辩空义;迦旃延精研探义,敷演教化;大迦叶专于修行,被尊为第一祖师;阿那律是释迦牟尼的堂弟,因修炼过勤而双目失明。但他勤修不缀,终于修得天眼,能见十方世界;优波离出身低微,但终身奉行戒律,无所触犯;阿难陀也是释迦牟尼的堂弟,心记佛陀的一言一语,被尊为二祖;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之子,颂经勤奋,实不辱父望。
  这其中,阿那律和阿难陀是释迦牟尼的堂弟,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之子,富楼那是迦毗罗卫的国师,优波离是宫中的理发师。其他如迦旃延、大迦叶等均是诸国的王公贵族,舍利弗和目犍连贵为婆罗门的俊才。
[<p align="cente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387223.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387223.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387223.jpg
[</div>
[</p>
  光有众弟子还不行,还必须要建立传扬佛教的基地,作为佛家弘法的根据地。王舍城的频婆裟罗国王为佛陀选择了竹林精舍作为讲经论法的场所。竹林精舍在王舍城边上,僻静清雅,空旷怡人,翠竹修长,草木繁茂。在竹林边上,还有一个水塘,饮用和洗浴非常方便。国王命令修起大殿和庭院,将竹园重新修葺一新。新修的大殿气势恢弘,雄伟壮丽;屋舍次序井然,舒适宽敞;庭院精巧美观,花木鲜艳;其间,楼阁耸立,回廊相连。竹林精舍和相距不远的灵鹫山成为了佛陀讲经布道的重要场所。
  另一个重要的讲经场所便是祗园精舍,在自己的故土迦毗罗卫国的舍卫城外。相传,祗园精舍的故主不肯出让这片园子,开口戏言到,如果能将园里的每一寸土地用黄金铺满,就可以来换这座园子。当然,这点难不倒身为国王的父亲。他真的用铺满园子的黄金买下了这片土地,给自己儿子用作讲经的道场。老国王的目的是想让儿子不离开这片故土,他自己也能常见到心爱的儿子。
  印度的天气,每年有9个月是旱季,6-8月份有三个月是雨季。佛陀每年9个月率众在外传法布道,雨季的三个月进行自我修炼,按我们现在的话叫做“休整”。在他后半生的45年间,年年如此,持之以恒。
[<p align="cente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692995.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692995.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4692995.jpg
[</div>
[</p>
  佛法在传播中认为,佛具有两种智慧,一种是根本智,或叫做一切智;另一种是后得智,是从根本智出发,结合世法的一切来运用智慧,善度于人。一般出家弟子,经过修行成为净法眼、小乘声闻、阿罗汉等,都是最后能证得根本智,却不能证得后得智。菩萨证得了根本智,又去证后得智,但不够圆满。佛有根本智,又证得了后得智,圆满具足了。
  但是,佛法的传播远非一帆风顺,而是跌宕起伏、凶相环生。例如,佛陀的堂弟,迦毗罗卫国的提婆达多王子不愿意成为佛家弟子,同时又嫉妒佛陀如此显赫,便萌生了杀死佛陀之心。他在佛陀经常经过的路上,安排了500名婆罗门的射手,想一举灭掉佛教。只是由于被人告发,阴谋才没有得逞。
[<p align="center">
[<a target=_blank href="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5004536.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5004536.jpg" border="0" onload="con_resize(this);">[</a>
[<div style="display: none;">外部图片: http://in.china-embassy.org/chn//ssygd/chunchaochao/W020070517390955004536.jpg
[</div>
[</p>
  另一场阴谋也发生在与婆罗门教的冲突中。有位旃遮摩那耆女子,请求佛陀准许她听法,佛陀默许了。后来该女子告发说,她在听道时,竟然怀孕了。婆罗门教就此兴师问罪,最后发现,该女子根本就没有怀孕,而是想陷害佛陀。这一事件让佛陀感触很深,从此便下令不让女沙弥出家,如果出家也必须与男子分开,以免生起淫邪之念。
  最严重的一起事件是发生在摩揭陀国王频婆裟罗身上。摩揭陀国太子阿阇世王不满父亲和母亲信奉佛教而抛弃了原先的婆罗门教,在一些人的唆使下,竟然一怒之下,杀害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顿时,全国大乱。阿阇世王的行为遭到了全国人民的谴责,他自己也追悔莫及,来到佛陀面前,请求赦罪。佛陀授给他三皈五戒。对此,很多弟子不理解,问道:“这个阿阇世王杀害自己的父母,篡夺王位,实在十恶不赦,死后必下地狱。为何佛祖还要拯救他呢?”佛陀回答说:“众生平等,在世尘的苦海中挣扎,受到名、利、财、权的诱惑,故而沉沦于苦海不能自拔。佛的慈悲无边无量,即使犯下重罪之人,只要翻然悔过,一样可以救赎,只要他能痛改前非,从新做人,彻底放下心中的邪恶念头,即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之后,为了约束僧众之间、僧俗信徒之间的关系,除从教义方面引导弟子和信徒修行的目标和理念之外,还对教团内部制定了约束行为的规范和禁条,佛教称之为禁戒、戒条等。戒,梵文Sila的意译,音译为尸罗,意为惯行,转为行为、习惯,也译成道德、性善、虔敬等。当时通常约束五戒:戒杀生、戒淫邪、戒妄语、戒偷盗、戒饮酒。后来更发展到八戒、十戒等。这些戒律是针对造成人生轮回生死的根本烦恼――贪、嗔、痴而量身定做的,反应了佛教所追求的精神目标。
  根绝贪、嗔、痴,脱离生死轮回,从而达到无欲无忧的解脱境界。有意思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西游记》里,唐僧被刻画成中国佛陀的化身,而把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三个徒弟比喻为贪欲、嗔恚、痴邪的化身,可谓惟妙惟肖。猪八戒贪婪,爱占小便宜;孙悟空多疑,容易被激怒;沙和尚痴迷、憨朴,但通灵不足。最后,在唐僧取经的路上,被一一教化。
  佛陀在他80岁的时候涅槃了。在佛陀讲经、布道、说法、涅槃的遗迹之地,后人修建了许多寺庙,有众多的佛家弟子陪伴在佛祖的英灵身旁,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许多寺庙修得富丽端庄,金碧辉煌,栩栩生辉,在霞光的映照下,佛徒们低声吟诵,钟声阵阵回荡,寄托代代相传之志。
  佛涅槃之后,为了防止异见邪说,也让大家能再一次诵读佛陀的佛法,并将其集结成经典,弟子们决定召开结集盛会,以便将佛陀的言论以经典方式流传后世。结集盛会如期在王舍城召开,一时间,法螺齐鸣,幡盖飞舞。大迦叶主持盛会,优波离诵律藏,阿难陀诵经藏。阿难陀威严慈悲、宽和平静地诵读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这是佛教史上第一次著名结集,最后结集出来的经典有:胎化藏第一,中阴藏第二,摩诃衍方等藏第三,戒律藏第四,十住菩萨藏第五,杂藏第六,金刚藏第七,佛藏第八。从此,释迦牟尼的经法有了完整的结集。
  佛教的发展,在印度大致经过四个时期,即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和密教时期。原始佛教时期大约从佛陀创立佛教至佛陀入灭后100年左右,此期为佛教的初传阶段。
  公元前4世纪前后,佛教徒发生了第一次大分裂,产生了两大部派,即尊崇传统、信奉原始佛教的上座部和较为进取、提倡改革的大众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上座部和大众部分裂,成为众多的派别,形成了部派佛教。
  “乘”是梵文yana(音读“衍那”)的意译,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如车船载人到达彼一样。大乘佛教(Mahayana,音读“摩诃衍那”)形成于公元1世纪。随着部派佛教的发展,一部分徒众的生活走向世俗化,同时力图参与和干预社会生活,要求深入众生,救度众生,他们提出“上求菩提,下渡众生”,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随着这种思潮的成熟,以后就汇集成为统称“大乖佛教”的教派。大乘佛教尊奉佛法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救世、建立佛国净土为目标。大乘认为,修证除了断自己一切烦恼外,更应以救脱众生为目标。因此佛教既是出世的,又强调适应世间,开大方便门,以引渡众生。大乘佛教流行于中国大陆、西藏地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
  小乘佛教(Hinayana ,音读“希那衍那”)是上座部佛教的代表,要求即生断除自己的烦恼,以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从了生死出发,以离贪爱为根本,以灭尽身智为究竟,寻求自我的纯粹出世。小乘佛教流传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诸国。
  佛教宣扬和平、不杀生和出世思想,要人们远离社会生活,隐逸山林。小乘佛教主张自利,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的精神解脱;大乘佛教主张自利和利他,不但要追求自我完善,还要普度众生。但自公元7世纪至13世纪,佛教却逐渐与印度教结合,吸收了婆罗门教的生死轮回和“灵魂说”,引进了婆罗门教的禳灾、祈福和多神信仰观念,使那些密咒真言合理化、佛教化,最后形成了独立的密教体系。
  佛教在印度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代,但由于佛教发展到大乘和密教时期后,沉湎于烦琐深奥、空洞枯燥的理论研究,缺乏活力,逐渐失去了信徒。12世纪伊斯兰教入侵后,毁弃佛寺、焚烧佛经、杀害僧侣。著名的那烂陀寺,即《西游记》中所说的西天大雷音寺,也在此时毁于战火。从此佛教在印度一蹶不振,走向衰亡。
  佛教在印度消陨了。在此后的800余年里,佛教遗址如同埋没的蒿草,静静地躺在历史的遗迹中。但是,佛教的光芒却辐射到了亚洲的其他国家,特别在东亚和东南亚诸国中,获得了新生。
  印度佛教的核心是“佛”,一切以“佛”为中心,以佛的言说为教义,以佛的行止为楷模,以佛的人格为典范,以佛性为成佛的内在根据,以佛的境界为终极目标。一言以蔽之,印度的佛教是以“佛”为本的宗教。因此,在这样的宗教里,人的地位是卑微的,人的主体性受到了压抑。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唐朝贞观年以后,对印度佛教的理解更为深刻。在此基础上,中唐时期的僧人慧能法师创立了禅宗,对佛性的主体,做了“大众化、世俗化”的改造,突出的特点是将佛心、佛性与自心、自性等同起来。慧能认为人心与佛心是统一的,凡心、佛心同是一心,差别仅在于迷悟不同,迷则堕入凡心,悟则界入佛心。众生与佛只有迷悟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差异,即“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慧能的心佛平等的思想将虚幻脱俗的佛性还原为具体现实的人性,将神坛上供祭的佛请回到了人间心中的佛。
  这是佛教思想的一次巨大升华,也是中国佛教理念对大乘佛教的变革。历史上,将慧能对传统佛教的改造称为“六祖革命”,它实现了由佛本到人本的变革。
  禅宗的理念认为,成佛不在超越本性之上,而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信仰佛教不止于崇拜偶像,而在于自信其心;成佛不需要依靠他力,而要依靠自力;修行不需要改变现实的生活方式,而要顺心随俗、顺应自然;解脱不需要经历种种磨难、增加种种痛苦,而要解除种种内外的束缚和负累;净土不在西方彼岸,而在人间此岸。在这当中,人的地位、价值、尊严、自由、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佛的偶像崇拜被人的自尊所替代,佛本位意识被人本位意识所取代。
[</div>

--
※ 来源:.一路BBS http://yilubbs.com [FROM: 99.29.0.0]

※ 修改:.Bullybird 于 May 21 22:35:48 修改本文.[FROM: 99.29.0.0]

※ 修改:.Bullybird 于 May 21 22:36:12 修改本文.[FROM: 99.29.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3-15-2012 07:22:32 | 只看该作者
很精典,谢谢! 难得的好贴












淘宝减肥药排名 http://pigproxy.c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