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个中国”的死结与胡温的治理困境z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0-14-2009 02:0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冼岩专稿/关心海内外舆论的人,当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近些年来,主流舆论对
胡温的评价越来越低,越来越趋于负面,从几年前的热炒“新政”,直至而今普遍表露
的失望。

但如果将视线投向国内的基层民间,或许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印象:从城市到乡村,生活
在底层的民众大多认为,这一届中国领导人是历年来最好的,现在是近20年来最好的时
期。在城市,提高了低保标准,扩大了社保覆盖面;在农村,减免了多项税收,医疗保
险也开始起到解除最大后顾之忧的作用……等等等等。

这种评价,不是来源于官方媒体的灌输与宣传,而是发自基层百姓的切身生活感受——
如果只是源于宣传,那么这种宣传从来就未曾间断过,导致的民众认知应该是“一直就
很好”,而不会是厚此薄彼。

由此可见,不同的社会处境、不同的利益立场,导致了对同一社会变化的不同判断。更
进一步的分析可发现,经历了这30年由权力主导的市场化进程后,中国已经一分为三,
“三个中国”呈金字塔结构排布。排在塔尖的一小撮,是围绕着党政实权的特殊利益集
团;中间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产阶级,大约包括没进入特殊利益集团的中小企业主,手
中无实权的一般公务员,非垄断企业的白领,以及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人数最多的塔
基部分,是城乡基层低收入民众,大约包括全部的农民及农民工,城市失业人员及非垄
断企业的蓝领。

由于面对社会分化后官民、贫富冲突加剧的严峻现实,胡温提出了“和谐社会”目标。
“和谐”只是抽象的表达,它在现阶段的具体要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缓解相对利益受
损最严重这部分人的不满,使他们不致因对生活的绝望而走向极端,以免“和谐”成为
不可能。这就要求,胡温必须在政策上对处于金字塔基层的这部分人倾斜,一系列社会
政策的出台,正因为此。

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调整政策的实施,需要充分的财力支持。在蛋糕大小固
定的情况下,只能改变分饼的结构,让“第一、二中国”向“第三中国”输血。现实情
况却是,特殊利益集团虽然攫取和垄断了最多的利益资源,他们既是民众不满的最大焦
点,也是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但他们的块头太大、势力根深蒂固、根子就在权力体系
内部,所以胡温也搬它不动,只能让它呆在那儿,形似敲打,其实并没有真正触及,二
者各守其界,相安无事。


于是出血的只能是中产阶级,这是近年来中产阶级普遍感觉处境趋于艰难的原因。应该
相信,胡温也是迫不得已,别无选择。此次金融风暴后的税收调整,最能说明这种无奈
:明明是急于启动内需,却刀刀插向中产阶级的软肋。

此时此情,关于“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一基本问题,胡温的问答是“
拉两头,压中间”。很自然,他们收获的也是上层的认可,下层的拥戴及中层的反感。
当然这只是社会大的脉络,具体到部分个人,感受可能不一样。那些仍然遭遇了强拆、
强征的市民和农民,可能对政府只有愤怒,没有拥戴;那些正处于政策扶植行业,或因
其他具体政策而受惠的中产阶级,心中也满意大于反感;

那些恰恰被“反腐”刀锋扫中的特殊利益集团成员,更会满怀不平:谁都知道,反腐在
现阶段主要只是党内斗争的工具,反腐部门其实是内部斗争的暴力机构,和红军时期的
肃反机构、延安时期的整风机构、文革时期的专案组,颇可类比。自从邓小平将党内游
戏规则由“恐之以暴力”一变而为“诱之以利益”以来,上级对下级就开始产生“权威
不足”的新问题。以邓的个人威望,这当然不成其为问题,但继任者就头痛了,于是经
常会发现“政令不出中南海”。正因如此,有必要高悬反腐的利剑,让下级对上级、全
党对中央有所恐惧,知所尊从,维护权威。这是近年来纪委不断扩权,职权有渐向锦衣
卫看齐的大势之所在。

按理说,纵然基层利益在现阶段得到一些补偿,但其相对所得与现阶段受到损害的中产
阶级仍不可比。但人心就是如此,视所得为当然,总是站在已得的基础上来衡量变化:
昨日之得虽有政策因素,但已经成为我的,你今天要拿去哪怕是十分之一,就必生怨愤
。虽然以人数论,上下两层相加远多于中间;按资源论,全部中产阶级也未必比得上特
殊利益集团。但中产阶级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它有着自己特殊的优势:由于囊括了
知识分子的主体,他们掌握着社会风评。

垄断了媒体话语权,他们就是所谓的“主流社会”。他们的视角,就是媒体的视角。正
如古代史书其实是帝王将相史一样,所谓媒体的报道和评论,所谓舆论,其实主要是从
中产阶级的视角出发,展现其所关心、所思、所忧及所好。在这种视角的观照下,“舆
论”框架内的胡温,自然形象越来越矮小。周立波“笑侃”节目的走红,就是一个显著
例证——几百元一场的门票,进来的怎么也不会是低收入人士。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中间阶级的这种反感,在现阶段并不能给胡温制造多大麻烦
。真正的问题在于: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是中华民族的长远和根本利益之所在;而这种
转型,离不开中产阶级,他们是转型最可依赖的力量。胡温只要还想在其位时真正有所
建树,而不只是“维持”住了就准备交班,他们就必须面对如何协调“倾向下层以保持
稳定”这一短期目标,与“扩大中产阶级以促进转型”这一中长期目标的挑战。能否战
胜挑战,出路也简单,就看他们有没有能力撬动特殊利益集团,压缩其利益空间。


现状显然不容乐观,关键是胡温在现行体制下找不到足以制衡特殊利益集团的可依靠力
量,他们自己都身在包围中,被绑住手脚。如果发动中下层力量,又可能面临不测之险
。这种体制的困境就像木桶,桶不变则容量大小不变;如果要换大桶,就必须打开小桶
,如此可能导致存水流尽。稳妥的做法是:先将小桶装入大桶,再将小桶打开,使水注
入大桶。这将是个漫长的过程,即以社会基础的变化,带动上层建筑水到渠成的改变。
这不是执政者单方面可以决定的,他所能做的,也不过是引导和促使某种有利于转型的
力量消长变化。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在撬不动特殊利益集团的前提下,要维护稳定只能从中产阶级
抽血,从而使力量的消长不利于转型;如果从转型需要出发,保护和扩大中产阶级,则
基层的困境难以缓解,稳定难以维持。

谁能解开此一死扣?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10-14-2009 03:00:22 | 只看该作者

Re: “三个中国”的死结与胡温的治理困境z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发信人: newniu (天天快乐), 信区: EconForum
标  题: Re: “三个中国”的死结与胡温的治理困境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Oct 14 18:17:26 2009), 站内

全错了,农民又能得什么利?

现在下层是说老温好,是真好,还是假好? 每年政府补贴一点钱,但是粮食价格有好几年
不变了。补贴那一点,还不如粮食涨点价。

中国基层得好处的根源在于WTO,加入WTO,中国低价产品横扫欧美,这些产品是由谁制造的
?不是中产,而是农民工。

政府抽血中层,实际上农村工也没有得到好处,有人说现在农民生活变好了,应该是胡温的
功劳。那么我房前的一棵树变粗了,是不是他的功劳? 社会在发展,7年过去了,农民生活
变好是很正常的,社会是发展的。而且我们要注意一点,农民生活变好恰恰是那些低价买房
的人给的。由于低价买了房,现在能够很好装修,能够买车,能够买好的家具,而这些生产
者是谁?大多还是农民工,所以农民工幸福了。

政府抽血中层,其实只抽了一部分人,早期买房的并没有被抽着,而正是这一批人买了车,
大量消费。正是由于没有被抽着的人,农民的生活才得到好处。

如果明白这一点,就知道朱为什么厉害,现任是多么可怕。

对于大量中产阶级,7年过去了,GDP以高速发展,现在他们的生活不仅没有改善,而且跌入
深渊,你可以想象中国变成什么了。

现在中国进入两个循环:一个是朱时代的中产阶级,由于早早有房了,没有被抽血。能够买
车,好好装候,能够好好消费,这些人使农民工得到实惠。二是现在的房奴阶级,由于没有
钱消费,农民是从中得不到好处的。而且这些人还要持续20年,可以想象,中国将会如何。

可以说,中国是无望的,越走越艰难。



【 在 Cromwell (世无英雄) 的大作中提到: 】
: 冼岩专稿/关心海内外舆论的人,当不难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近些年来,主流舆论对
: 胡温的评价越来越低,越来越趋于负面,从几年前的热炒“新政”,直至而今普遍表露
: 的失望。
: 但如果将视线投向国内的基层民间,或许会得到截然不同的印象:从城市到乡村,生活
: 在底层的民众大多认为,这一届中国领导人是历年来最好的,现在是近20年来最好的时
: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