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次恐怖袭击,都是新一波反穆斯林浪潮的开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2-11-2015 13:1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次恐怖袭击,都是新一波反穆斯林浪潮的开始?

原创 2015-11-14 张跃然 政见

图片来源:路透社

摘要
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袭击本身,并不必然会导致反穆斯林情绪的显著上升。事件发生后持有不同立场的各方之间的话语动员与传播过程,才是导致反穆斯林情绪加剧的真正原因。

张跃然 / 政见观察员

11 月 13 日晚,法国巴黎发生多起枪击和爆炸事件,举世震惊。事件发生后,反穆斯林的声音在公共言论空间大量涌现,不禁使人忧心:这次恐怖袭击事件,是否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强化各国反穆斯林社会情绪?是否会造成欧洲各国穆斯林移民群体和非穆斯林群体之间更深的隔阂?

如果此次事件确实可以类比为 “法国的 9·11 事件” 的话,那我们试着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时,也可以在美国 “9·11” 事件后公共舆论空间的一系列变化中获得启示。2012 年,社会学家 Christopher Bail 在《美国社会学评论》上发表研究,考察 “9·11” 事件后非政府组织如何影响了反穆斯林言论在美国舆论界的发展趋势。

根据皮尤调查中心的数据,“9·11” 事件对反穆斯林言论的刺激并非 “立竿见影”。2001 年 11 月,也就是事件发生两个月后,只有区区 4.9% 的受访者对穆斯林持有极端负面态度。但到了 2007 年,这个数字几乎翻了一番。换句话说,反穆斯林情绪在美国抬头是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而非政府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角色。

研究者找到 2001 年至 2008 年间在美国曾经存在过的所有致力于在公共舆论空间就穆斯林相关问题发声的非政府组织(涵盖从支持到反对等各个立场),并收集它们在这七年间发表过的全部表态声明,来测量舆论场整体话语导向在这些年的变化。

同时,通过将非政府组织的公开表态声明与媒体关于这些组织的新闻报道进行重合度比对,研究者衡量了每个组织对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媒体对一个组织的新闻报道与这个组织自己的表态声明重合度越高,说明媒体越是被这个组织牵着鼻子走,也就等于这个组织更有效地塑造了媒体舆论。

研究者发现,在 “9·11” 事件后的七年中,这些非政府组织所构成的舆论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1 年至 2003 年间,在全部发表过公开声明的组织中,仅有五分之一的组织表达了将穆斯林视作 “敌人” 的仇恨态度。换句话说,反穆斯林的立场在舆论场中处于边缘。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些边缘组织在媒体中却获得了与其数量不相称的影响力:在最能影响媒体的十个组织中,反穆斯林组织占了一半!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组织更频繁地在表态中使用情绪化的愤怒与恐惧话语。统计分析显示,使用了愤怒与恐惧话语的表态声明,更容易在媒体中获得关注与传播,对于持有边缘立场的组织来说尤为显著。

反穆斯林的组织一开始在数量上处于边缘,却拥有不成比例的媒体影响力。这一不对称关系影响了整个舆论场的后续发展。在 2004 年至 2006 年,持有反穆斯林立场的组织数量明显增多,这些组织在表态声明中全都使用了强调愤怒与恐惧的情绪化语言,并且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媒体影响力。

到了 2007 年至 2008 年,反穆斯林的组织已经占到了舆论场中全部组织的五分之二,对穆斯林的仇恨从一种边缘立场变成了主流立场。数量上的主流化,同样巩固了这些组织在媒体影响力方面的优势地位。

在非政府组织这个舆论场中,反穆斯林的声音在短短的七年之内经历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巨大转变。这里面所体现的,既体现了持有边缘立场的组织在表态时对传播策略的有意选择,也体现了媒体对不同政治立场、不同表态声音的选择性报道。在一开始,反穆斯林的立场虽然是舆论空间中的少数派,但因为这些组织在表态时惯于使用煽动性强的情绪话语,所以更容易招致 “天生追逐噱头” 的媒体青睐。

因此,反穆斯林组织虽然起初在数量上是少数派,但在主要依赖媒体获取信息的普罗大众眼中,一种 “反穆斯林组织是多数” 的假象已经形成——这便是媒体选择性报道的扭曲放大作用。这种放大作用,反过来进一步刺激了反穆斯林组织的表态发声和内部串联,使得它们进一步发展壮大、占据了更多的媒体资源,最终成为主流。

美国的经验似乎告诉我们,打着宗教旗号的恐怖袭击本身,并不必然会导致反穆斯林情绪的显著上升。事件发生后持有不同立场的各方之间的话语动员与传播过程,才是导致反穆斯林情绪加剧的真正原因。对穆斯林的仇恨之所以拥有越来越大的市场,正是因为它常被包裹在情绪化的语言外衣之下,煽动我们心头的恐惧与愤怒。

我们要做的,是将公共讨论从这种如火药桶般 “一点就着” 的情绪中拯救出来——这既有赖于新闻媒体更加自觉地抵御追逐噱头的倾向,也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能否战胜自己心中那些动物性的情感本能。

欢迎在文末评论、赞赏!

参考文献
Bail, C. A. (2012). The fringe effect 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 and the evolution of media discourse about Islam since the September 11th attack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7(6), 855-879.

微信编辑:张烨  图片编辑:江锦
最新合辑下载
Dropbox:http://t.cn/RAW0oro
豆瓣阅读:http://t.cn/RAETKQH
百度网盘: http://t.cn/RAWOIzw

政见出品的内容均为原创,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网站链接 CNPolitics.org;媒体机构(含各类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Webmaster@CNPolitics.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