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熊培云:长达7890天之后,法律停止了对他的羞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2-21-2016 13:2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达7890天之后,法律停止了对他的羞辱
2016-12-03
平说



熊 培 云|理想国


“聂树斌无罪!”来自官方的消息说,在聂树斌死后7890天,最高法院再审改判。


聂家人哭了。有些网友也激动了。他们重复一句口头禅,“正义只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刘瑜在微信上说出了我想说的——


    “不知道该说什么。聂案已有证据疑点太多,太足以定罪,有基本常识感的人都能得出结论,拖了这么多年才做出结论,好比花了十年把一个球洞边的高尔夫球打进洞里,高兴得起来吗?如果一个社会的正义感都只有加盖一个权力公章才会随风飘荡 ,这是正义感还是对权力的又一次鼓掌?我所能感到的全部,只是火辣辣的羞耻。”


的确,这有什么可高兴的?


第一,聂树斌不能死而复生。


第二,在无数人心中,聂树斌早就被认定为无罪。


所谓改判,就像一个在网上流行了一整年的笑话,在年底突然出现在春晚上,规格好像提高了,但笑话还是笑话。


和很多人一样,这些年我也在关注聂树斌案。除了它事关公平正义,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聂树斌被执行死刑的那一年,正好是1995年。那年我大学毕业,正要走进社会。


我走进社会的那一年,是他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年。这是一种特殊的共情。每个人都一样吧,愿意透过他人不幸的命运反观自己的命运。也是这个原因,当年的孙志刚案引起了无数人的同情。


对于聂案迟迟未得改判,我此前曾批评“在这个国家,比死刑更灭绝希望的是当权者的麻木不仁。”现在终于改判了,按说改判总比不改判好,然而我不想递上廉价的掌声。


因为我知道这一天不是正义来到的日子。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正义永远不会到来。


因为这一天只是法律在对聂树斌进行了长达7890天的羞辱后,暂停了羞辱。


因为只要当年的作恶者与后来的渎职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只要还有死刑在滥杀无辜,只要刑事纠错制度得不到彻底的改进,这种羞辱还会继续。





迟来的正义要么不是正义
要么模糊了正义的面貌


搜狐社论


聂树斌冤死二十一年终获清白!最高法今日宣布聂树斌无罪。1994年其被控强奸杀人,次年被枪决。聂树斌父亲和姐姐在老家听到宣判结果后忍不住哭泣。

聂树斌在被执行死刑后的第二十一年,终于得到平反。今天,最高法院组成的专门法庭做出再审公开宣判,撤销1995年石家庄及河北省两级法院对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罪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这一平反宣判,为聂案漫长的平反路划上句号,并再次揭示中国法治的复杂况味。

聂树斌是上世纪中期“严打”的受害者。他1994年9月被抓,当年10月9日被捕,被警察指称在玉米地奸杀妇女康菊花。1995年3月,石家庄市中院判处聂树斌死刑,当年4月25日河北省高院维持,两天后执行枪决。不到22岁的聂树斌写入中国冤案录。

聂家一开始就认定儿子被枉法冤杀,认为聂树斌被刑讯逼供,遭遇非法证据罗织死罪。聂树斌被枪决十年后的2005年,王书金供述强奸了聂树斌案的受害人。可错案核查近十年未果,2014年底,最高法院指令聂树斌案异地复查。今年6月,决定再审。

在二十一年辩冤白谤的历程中,聂树斌案成为中国式马拉松冤案昭雪的典型案件之一。若以法学界、新闻界、司法界介入之深、斗争之激烈来看,可谓1949年以来的第一等冤假错案。生死聂树斌贯穿法制中国二十年,先是枉法牺牲品,后是法治试金石。

最高法决定重审,当然开启了平反聂树斌的程序大门,没有它就没有现在昭雪的司法定论。然而,面对聂案跌宕起伏的历程,也无法给任何机关、任何人送上坦率的赞美。冤案形成如山倒,平反冤案如抽丝。聂案昭雪,乐见其成,但沉重的东西远比歌颂更重要。

考究聂树斌案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必然之中有偶然。河北政法委书记张越乃至更高层级的权柄旁落是关键,正是这些人为了官场利益,一手造成了“重判快杀”的聂树斌案,并在出现重大反转证据后,延宕平反逾十年。在昭雪的时候,仍要审视冤案的背景与原理。

从这种意义上说,聂树斌案的平反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它的那些庞大的、乃至是系统性的阻力随着大势退却,出现一个个小的窗口,而后被矢志不渝的推动者捕捉,可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平反值得肯定,可它无法超越现实,并再次叩问个案与法治之间的关系问题。

抓住类似聂树斌的个案,树立为典型,理出其价值与意义,进而制造示范作用,带动法治在复杂实际中产生普遍的进步。这是以个案推动法治的思路,因为它可以做到碎步前进,所以很受推崇。但是,不确定的是,如果不能从法治上整体建设,个案推动或丧失目标。

就像我们看到的,在某些个案上,其出发点与归宿点不是法治,而是政治。在这些情况下,法治品质就很难保证。要知道,当年聂树斌案被当作“严打”的“个案”,后来作为决不能翻案破坏公安形象的“个案”被压制的。可见,过度推崇个案进展,回避制度建设并不明智。

具体到聂树斌案,站在今天这个最新成果前,回应那么多冤假错案的内在要求,舆论希望看到冤案的追责。也就是在个案与法治、聂案与其他冤案之间建立积极的联系。谁都知道,这样做很难,但如果“平反可期、追责无望”,哪怕像聂案这样的重要个案也会失色。

迟来的正义要么不是正义,要么模糊了正义的面貌。今天,我们看待最高法院决意促成的聂案再审成果,既看到它跋涉现实的不易,深思围绕聂案的那些政治戏码与权力斗争,也要理解人们寄予聂案的一揽子设想。聂树斌们的清白与法治息息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